清風滿“家” 廉建賦能 |
|
|
|
初到 CJ 項目部,便覺一股清氣流溢其間,非煙非茗,卻沁人心脾。信步穿堂,見廳柱畔、回廊間、案牘旁,皆有廉潔主題的貼畫、展板,或繪青竹挺秀,或書箴言警世,墨色氤氳間,不事喧嘩卻自有千鈞之力。這種直觀的視覺沖擊讓我迅速感受到項目部對廉潔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初觀之,只覺視覺所及皆是正氣;久居之,方悟此中深意——廉潔二字,早已不是懸于壁上的口號,而是浸潤在每個人言行舉止間的文化自覺,如春雨入夜,悄無聲息卻滋養萬物。 項目部深諳“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之理,常常開展支部共建活動,聚各方之力,譜廉韻新篇。每至活動之時,各支部皆獻其所長,各展其能,令人目不暇接。有的支部以情景劇演繹日常工作中之廉潔風險,演員們神情并茂,或再現采購環節之誘惑,或演繹審批流程之堅守,一顰一笑間,將廉潔之要、貪欲之害刻畫得入木三分;有的支部遴選廉潔微電影供眾人觀瞻,影片雖短,卻以小見大,或講述老一輩建設者堅守初心的故事,或揭露貪腐分子自毀前程的悲劇,觀罷眾人圍坐研討,各抒己見,思想之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廉潔之理念在探討中升華;更有跨單位廉潔知識競賽,參賽者引經據典,對答如流,從古今廉政典故到現行規章制度,無一不曉,賽場之上,既見競技之激烈,更顯眾人對廉潔知識的深耕細作。這般“走出去”博采眾長、“引進來”豐盈自身的模式,打破了傳統廉潔教育的桎梏,讓刻板的說教化作生動的體驗,使廉潔理念如清風拂柳,深入人心。 項目部對內的廉潔文化建設,更見匠心。支部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陣地建設與意識培育之上,不遺余力。為每位員工手書《廉潔手冊》,冊中所載,非空洞之理論,皆為務實之準則、鮮活之案例,或錄往昔貪腐之鑒,警示眾人莫踏雷池;或記廉潔標兵之事跡,激勵大家見賢思齊。捧冊細讀,字里行間皆是警醒,如良師益友在側,時時提點。辦公區的廉潔文化墻,更是匠心獨運,或刻《誡子書》中“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之句,或繪蓮荷“出淤泥而不染”之姿,筆墨間盡是清正之氣;電子屏壁紙亦每日更新廉潔箴言,或“公生明,廉生威”,或“一絲一粒,我之名節”,抬頭可見,低頭可思,讓廉潔要求從抽象之語化作可視可感之景,于潛移默化中為眾人筑牢思想之堤。 更令人稱道者,是支部推出的“廉潔組合拳”,四措并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將廉潔理念深植項目建設之根脈。 一是“一紙承諾重千鈞”。每至年初,項目部眾人皆親筆簽訂《廉潔承諾書》,落筆之時,非止于形式,實乃將責任二字刻于心頭。那一紙文書,雖薄如蟬翼,卻重若千鈞,既是對組織的承諾,亦是對自我的約束,提醒著每個人在工作中堅守底線,不越紅線。二是“一員監督促透明”。項目部特設 “紀檢員”,所選之人,皆為品行端正、公正無私者。他們行走于各崗位之間,察工作之細節,觀言行之偏差,于細微處發現問題,于萌芽時加以提醒。有此監督,項目各項工作皆公開透明,少了暗箱操作之虞,多了清正廉潔之風。 三是“一剪一紙載廉韻”。支部常舉辦廉潔主題剪紙活動,紅紙在眾人手中翻轉,剪刀起落間,青竹、蓮花、“廉”字等圖案躍然紙上。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與廉潔理念巧妙融合,剪的是紙,傳的是廉,讓眾人在動手實踐中,更深切地體悟廉潔之美。 四是“一崗一范樹標桿”。項目部評選“廉潔示范崗”,那些獲評者,或在采購中堅守原則,拒絕利益誘惑;或在審批中嚴格把關,不徇私情;或在日常工作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他們如明燈,照亮身邊人前行之路,以榜樣之力帶動整體廉潔風氣的提升,讓廉潔之花在項目部各處綻放。 時光流轉,廉潔文化早已如春風化雨,融入項目部的日常點滴。如今,廉潔不再是會議上的反復強調,亦非文件中的生硬要求,而是化作了眾人工作生活中的自然之舉。茶余飯后的交談中,常有 “此事需謹守廉潔底線” 的善意提醒;流程審批的環節里,每個人皆嚴格把關,不存絲毫僥幸;與合作單位交往之時,始終堅守公私界限,清白往來。這份由廉潔文化帶來的底氣與自信,如空氣般無處不在,滋養著項目的健康發展,守護著每個人的職業初心與生命尊嚴。 我有幸為項目部一員,從初至時的視覺震撼,到如今的深度參與,親歷著廉潔文化帶來的凝聚力與感染力。深知此處的廉潔,非止于制度的硬性約束,更是文化的溫柔浸潤;非止于管理的外在要求,更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價值認同。信此間清風常駐,眾人皆能以廉為帆,以潔為槳,在職業之海中行穩致遠;而我們的項目,亦必將在這片清廉的土壤上,茁壯成長,書寫更多輝煌篇章。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