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里的“常溫” |
|
|
|
試驗室發來配合比調整通知時,我正站在隧洞襯砌鋼筋綁扎區檢查施工質量。秋風卷著沙土和枯玉米秸掠過營地,晾衣繩上的工裝被吹得嘩啦啦作響,像是給這深秋清晨奏響的序曲。山里晝夜溫差大,洞口測溫儀顯示此刻只有5℃,呵出的白氣瞬間消散在寒風中。作為施工管理員,我每天的首要工作就是巡查現場,協調各班組作業,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抗滲等級要提到P8,摻量按C35調整。”技術員小王把通知單拍在振搗器上,紙張在風中簌簌作響。我立即召集混凝土班組,安排試塊制作任務。我們蹲在模板旁作業,山風猛烈,把防雨塑料布吹得獵獵作響。老李突然拍腿起身,臉色凝重:“糟了!二號攪拌站昨天剛換的計量秤沒校準!”這意味著清晨已澆筑的七車混凝土全部需要返工。作為現場管理者,我馬上協調人員拆模清渣,重新配料攪拌。直到黃昏時分,合格試塊才送進標養室。雖然耽誤了進度,但質量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施工管理員最基本的職責。 深秋施工最怕雨水打亂養護節奏。記得有天巡檢,我發現邊墻模板接縫處有細微滲水。立刻通知值班班組,我們打著手電給混凝土面覆蓋保溫棉被,山霧濕冷,凍得大家直跺腳。晨光微現時,技術員舉著內窺鏡檢查后露出笑容:“內部溫度梯度正常,沒形成冷縫。”老趙往我手里塞了罐紅牛:“后生,你這身板能扛。記得上月演練強調過,寒潮澆筑要搶在日出前完成溫控校驗。”這些平日里的培訓和演練,確實成了我們應對突發狀況的底氣。 回營地的路上,看見幾只野雁掠過礦坑水面,留下串串漣漪。食堂里張師傅手藝真不錯,辣子雞丁里居然能吃到完整的花椒,麻辣鮮香驅散了一身寒氣。小劉邊嗦粉邊嘟囔:“這季節的混凝土比女朋友還難伺候。”引得眾人哄笑,而遠處爆破隊的探照燈恰如其分地劃破夜空。食堂阿姨特意多給我舀了勺紅燒肉,笑著說我們洞子里濕氣重,得多補熱量。這種細微的關照在日常工作中隨處可見:技術組總會為夜班人員預留加熱毯,物資庫常備著防凍瘡膏藥,這些點點滴滴都透著同事間的關懷。 深秋的隧洞施工,總是伴隨著冰冷鋼模、滲水巖壁和需要反復校準的儀器。但比寒潮更真切的是人的溫度:是發現問題時大家的迅速響應,是遇到困難時的默契配合,是熱乎飯菜里的特意關照,甚至是技術爭論后的相視一笑。正如老趙說的:“機器會失靈,天氣會變臉,但只要大家捆在一起干,啥難題都能焐熱了化解。” 山里的秋天一天冷過一天,但我們的工地,卻因為這份并肩作戰的情誼,始終暖意融融。 |
|
|
【打印】 【關閉】 |